隨著我國對鎂合金領域的不斷開發和探索,被廣泛應用到了輪船、高鐵、汽車、手機、航空、電子電器等行業。但目前而言,鎂合金表面處理技術還是一大難題,因為鎂及鎂合金是一種難鍍的金屬,所以限制了很多領域的發展。由于鎂合金性質活躍,在空氣中易氧化腐蝕,使鎂合金表面處理效果不夠理想。而防腐蝕性的難題導致鎂合金一直無法大規模應用于日常生活民用產品。 傳統的鎂合金表面防腐蝕技術一般采用陽極氧化的方法,可在鎂合金表面形成一種保護性氧化膜,但防腐性能較差,主要原因是氧化膜脆性較大、多孔、很難得到混勻的氧化膜層。同時還增加了成本和操作流程,生產效率低,需涂裝幾層油漆才能起到防腐作用。然而鎂合金的耐蝕性差已經成為制約其大規模應用的關鍵技術瓶頸。致使許多企業對鎂合金表面處理技術進行重點的專題研究。 為了解決鎂合金表面的防腐蝕問題,輝煒佳研究中心陳博士帶領的技術團隊成功研發出了一種鎂合金鈍化劑化學轉化膜技術,效果好且環保排放無污染,具有成本低、結合力強、耐腐蝕性佳等特點,已批量大規模的應用到了汽車部件等新能源領域。 近年來,雖然采用高壓微弧陽極氧化技術所產生的耐磨性好,具有很強的防腐能力,但耗能損失大且膜層薄脆,不適應現代自動化生產。而電泳工藝是目前應用比較廣泛的金屬表面處理工藝,能做到較好的環保及安全需求。但鎂合金不能直接電泳,需要先做鈍化處理在其表面形成一層鈍化保護膜,然后再使用電泳工藝進行涂裝。
通過鈍化處理與電泳工藝兩者相結合的方式來做鎂合金的表面處理,有效增強耐腐蝕性能和結合力,同時適應自動化大規模批量生產。
|